国学

这是本站的第二篇博客,谢谢阅览

之前有一本书挺出名 叫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很出名,但是看过的人很少,我也没看过,为了大致客观点了解里面的内容,我去维基百科看了一下介绍,大致就是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说了中国人的一些弊病。老实说,这些弊病如果改变了,中国的强大将是无法估计的,可能汉唐时代的辉煌会再一次重现。 其实柏杨此人是一个地道的台湾人,他的青年时期的故事就省略了,因为不省略也得省略啊。其实看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确实也没必要,不是说书本里的内容不好,而是这本书其实就是柏杨对自己编写白话文资治通鉴一书的一个自我读后感。 柏杨版的资治通鉴也是争议很大的,在知乎里几乎是被骂的狗血淋头。但是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版本的资治通鉴,不是因为它是白话,而是里面夹杂了一个近代著名学者真实的读后感。柏杨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在遇到屠城,大饥荒的时候,经常他自己括弧一句“人间惨事”。 因为柏杨看到了身边的事情,才会对这些大饥荒,大屠杀发出这样的感慨啊。他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在史书上加入那么多自我感情,因为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好多历史人物也是夹杂司马迁的个人感情的。比如司马迁受了宫刑之后,其实对汉朝是非常憎恶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刘邦一个地痞流氓,刘彻一个穷兵黩武的样子。这个也很有意思啊,我们大陆地区的人对这些平民皇帝总是非常崇拜,对刘邦,刘裕,朱元璋 之类是非常高的评价。资治通鉴无法对朱元璋做出评价。但是从柏杨的笔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刘邦 和 刘裕是各种批评和蔑视。这其实也表达了绝大部分岛人的想法,因为我朝太祖就是平民出生,而后来他们看到我们过得日子,于是就对刘邦 刘裕产生了偏见或者说认知。我不知道这个想法对不对。 知乎上针对此书的各种批评大部分是围绕内容展开,而避开了现代社会本身,所以认知是不对的。我们读历史就是引申到现代,而不是去记那些什么 公元末年发生了某事这类记忆问题。竹书纪年带给我们的认知就是,历史要结合中国人本身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历史问题。如果大家不是在高考,要以历史感想为要素,要不是知不知道某件事。